02
土壤修復
Soil remediation

我們長期致力于土壤修復,包括場地污染治理、邊坡修復、礦山修復,以及鹽堿、荒漠、污染農田等脆弱生境的生態修復。
在工程項目實踐過程中,我們開拓創新,利用物理、化學、生物和微生物等技術方法,積極恢復受損邊坡、礦山等生態系統,降解和轉移土壤中的污染物,形成了多種核心技術,建立了適用于各種類型土壤的修復技術體系。
土壤修復的技術原理可包括為:(1)改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或同土壤的結合方式,降低其在環境中的可遷移性與生物可利用性;(2)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質的濃度。
土壤修復核心技術
邊坡修復技術體系
綜合采用V型槽、燕巢、客土噴播、生態袋等裸露破面生態修復新技術,模擬地帶性自然植被進行鄉土抗逆植物配置、種子量配比、土壤種子庫重建、控草撫灌等,構建喬、灌、草、藤等立體結構的植物群落。該技術體系適用于不同坡度、不同巖質和立地條件的邊坡及礦山修復。

污染土壤修復技術體系

原位固化/穩定化修復技術
向污染土壤中添加藥劑,使污染物與藥劑充分接觸或反應,形成污染物固化快或反應生成化學性質不活潑的穩定態化學物質,從而達到降低污染物環境風險的目的。
適用于含重金屬廢渣、污染土壤、污泥、底泥及飛灰等固體廢物處置。
阻隔填埋修復技術
通過物理性風險隔離措施,隔絕污染風險因子與其他環境因子聯系,杜絕環境風險傳遞,主要應用于體量大、污染深度較淺尚未達到地下水水平的污染風險源阻隔。
適用于尾礦等工業固體廢渣處置。


植物穩定修復技術
通過構建持久和自我維持的人工生態系統,保持其多樣性,群落結構和生態功能,有效控制重金屬的遷移和擴散。該技術為裸露尾礦砂庫表面無土植被修復技術。
適用于尾礦砂庫、排土場等礦業廢棄地生態修復。
重金屬植物提取修復技術
該技術是利用植物系統結合根際微生物,去除、轉化或穩定土壤中有毒的污染物。它具有對土壤系統擾動小,不破壞土壤結構等特點。
適用于礦區、農田等污染治理。


重金屬鎘污染農田復合調控技術
過篩選種質低富集品種,調節土壤理化性質以及吸附、沉淀、離子交換、腐殖化、氧化—還原等一系列反應,將土壤中的有毒重金屬轉化成化學性質不活潑的形態,降低其生物有效性,阻止重金屬向農作物地上部富集。
適用于大面積中輕度重金屬污染農田修復。
右側在線客服組件